韦东奕
近日,网传“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款1600万元”“月球采样轨迹是由韦东奕计算的”。大量自媒体号发布相关信息,动辄数万点赞和评论。众多网友称赞“韦神”,也有人提出质疑,是否为“碰瓷式营销”?7月8日,有媒体致电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,工作人员表示未曾听说此事。月球采样轨迹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,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团队合作,网上也并无韦东奕参与其中的相关权威报道。而韦东奕堂哥对网传消息也回应称:“捐款是空穴来风,没有的事。”
从目前情况看,这些信息大概率又是“无中生有”的假消息,是在碰瓷、消费,甚至捧杀韦东奕。从那段“反差感极强”的采访走红后,网上关于韦东奕的传闻,基本就没有消停过。最广为人知的一条是,韦东奕帮博士团队解决数学问题,该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,最后迫使韦东奕本人不得不出来回应,明确没有这回事,这是假新闻。
关于韦东奕的这些假消息,有些“一眼假”,很低智,但还真有人信,属实难以理解,也有一些有一定的门槛,一般人难辨真假。由于韦东奕自带关注度和流量,这些消息很容易在互联网上“三人成虎”,掀起波澜。这既暴露了网上一些人媒介素养的缺失,容易被信息“魔弹”击倒,也说明相关平台以及新闻媒体,在澄清谬误和传递真相方面,还有较大可提升空间,我们的公共舆论空间,距离“清朗”,还有一定距离。
人们传播这些消息,原因很复杂。不否认,确实有很多人是真的关注、喜爱和崇敬韦东奕,容易“爱屋及乌”,自我代入感强,对关于他的消息没有“抵抗力”,且“无脑信”,无意之中,扮演了虚假信息“传递者”的角色。但也不乏某些人和组织在流量和利益的驱动下,刻意打造流量剧本,为韦东奕“造神”,以此为自己牟利。他们的炒作带节奏与博眼球作为,完全没有基本的边界感和公共责任意识,只会导致虚假信息、碰瓷营销满天飞。
当然,无论具体是因为什么,“造谣”都不该有,让这些造谣者、虚假信息传播者付出代价,叫停这样无底线的流量狂欢,是法治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。
这背后还藏着一个现实隐忧,那就是将科研人员“流量化”和“饭圈化”的倾向。打着关心爱护科研工作者的旗号,行的却都是“高级黑”“低级红”的事,还会放大撕裂煽动情绪,纯属“戏精”行径。这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打扰和伤害,也是在占据宝贵的公共舆论资源,会玷污我们的舆论环境、科研环境,带来诸多负面示范效应,这值得我们警惕。
社会应该还“韦东奕们”一份清净、一片净土,让他可以安心专注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,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,为社会多做贡献。真正的喜爱,在于尊重和守护,在于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”的自觉与坚守,也不需要“盲目拔高”,需要的是“合理平视”。对于“韦东奕们”,我们要做的就是,当其不想被注视时,敬而远之;当其获得成就时,为他默默送上掌声,少一些“闲得慌”式的自我加戏。韦东奕那句“不希望被外界关注和打搅,可能不理我就是最好的”,需要被更多人听到,并记在心里。
(来源:“天目新闻”)
举报电话:0574-89185357 举报邮箱:wangxinningbo@126.com
建议使用1366*768分辨率/IE9.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