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辟谣平台
  3. 辟谣 | 寒冬将至,低温会让新冠病毒更容易传播吗?

辟谣 | 寒冬将至,低温会让新冠病毒更容易传播吗?

发布时间:2021-11-16 09:53 分享到:

划重点

★ 低温确实可让病毒存活更久,但其传染和繁殖能力也会下降。

★ 进口冷链等高风险行业的从业者的要做好检测和消杀工作,普通人更应当做的是注射疫苗,避免聚集。

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存活,有这么一种说法:新冠病毒生性喜寒,气温越低,存活时间就越长。近期,也有新闻称有口岸在一些进口糖果等商品的外包装上检出了阳性。那么,寒冷的冬天会不会成为新冠病毒新的“温床”呢?

 

01病毒确实喜凉,但传染性也会受到影响

低温确实会延长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,但不等同于就是“温床”。

新冠病毒的最外面有一层蛋白质的壳,蛋白质在高温、酒精、乙醚、强酸环境下会发生变性,从而阻止了病毒膜蛋白与细胞膜发生融合的可能性,使病毒很快就会处于完全失去生物活性的状态。

反过来,低温并不能使病毒结构中的蛋白质变性,而只是根据温度降低的程度,起到一定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研究员曾表示,新冠病毒在冷冻环境的存活时间取决于污染量多少和温度高低。一般来说,在零下1-10摄氏度情况下,新冠病毒这一类病毒能够存活几周到几个月不等。

但是,任何生命体都有自己的耐受温度,尽管病毒能够耐受低温,但复制和繁衍能力也会逐渐下降,只是这些能力不会消失而已,对于新冠病毒也是如此。

冬天的大范围、持续性低温,确有可能延长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,其作用就如同天然的冷链一样,但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其感染性也势必会有所降低。

 

02“物传人”仍停留在可能阶段,无端恐慌不如搞好检验和消杀

既然低温会延长病毒存活时间,那么这种情况下,疫情传播的风险是否有所加大?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

一方面,低温环境下由物传人的风险加大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出现的疫情主要还是由于人际传播导致。在一些疫情中确实存在病人污染环境和物品的情况,包括曾在汽车配件、冷冻食品、水果等检出新冠病毒;但尚未有证据表明这些检测出阳性的物体,会再导致人员感染发生,这很大程度上与咱们对相关物品的及时检验和彻底消毒有关,进口物品在完成检验后也会完成相关消杀工作。

另一方面,由于我国南北方普遍气温较低,我们还是要清晰地认识到发生新冠疫情的风险犹在。未来的重点不仅是防人,更要人物同防!防物的重点除了进口冷链以及包装之外,环境温度的降低让普通货物也产生了冷链效果,也应纳入盯防。

相对于国内,国外疫情仍处于高位,很多产品仍依赖于进口,寄期望于海关把所有进口物品的污染都能查出来并不现实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报出某些商品核酸阳性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,意味着市场监管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对于我们普通居民而言,与其过分担忧不如多学多做。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商品,多关注疫情统报信息,加强自我健康状况监测,减少聚集,就不会出现问题。而对于服务业、运输业、进口冷链行业等从业者,除了要提升自我防护意识,更要做好日常二级防护,马虎大意要不得。

 

03病毒“趁冷流窜”机会不大,普及疫苗接种、提升免疫率是关键

冬季气流活跃,新冠病毒会不会随着冷空气南下威胁南方呢?

在国外研究确有发现,地球大气层善于利用风把病毒推到高空,并在高空飞行成千上万公里,然后又会在任何地方重新落到地面上。但这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毒,而现实环境中新冠病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,真的飞到大气中稀释之后,想必也成不了什么气候。

寒冬终将过去,随着天气的转暖,病毒的活力会出现先增强而后被抑制的情况。因此,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放松,更不能寄托于气温回升。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在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的措施基础上,普及新冠疫苗接种,提升国民免疫率,最终战胜新冠病毒。

 

作者|张  宇 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博士/副研究员

审核|张继国 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

责编|丁  崝

 

(来源:科学辟谣公众号)

机构简介|网友建议|在线评论|一键举报|举报查询

举报电话:0574-89185357    举报邮箱:wangxinningbo@126.com

  备案:浙ICP备16024883号

建议使用1366*768分辨率/IE9.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